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是Ameco华北航线年职业生涯中经历的第二次奥运会保障工作。十四年弹指之间,他在岁月的磨炼中从年轻小伙成长为技术骨干;十四载光阴似箭,他穿越酷暑严冬人已到中年。这个奥运“不解之缘”,让老杨荣誉加身却也压力倍感。对此,他给自己定的工作目标是“今天铁杵磨砺,未来巨人比肩”。
首都北京,“双奥”之城。老杨生长在此,工作在此。和所有的北京人一样,他为能目睹世界赛事而骄傲,为中国奥运健儿赛场夺金而自豪。在祝愿中国奥运健儿能够在赛场上取得更加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也希望借助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奥运精神、健身意识能够更好地在中华大地普及和传递。
两次奥运保障,因为季节不同,老杨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也大不相同。今年的冬奥航班是在低温天气下运行,这是航线保障的一个重要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防止液压系统和饮用水的跑冒滴漏、水系统的防冻检查、电子系统和客舱娱乐系统预热和预检,要严格按工作标准勤检多查。而2008年的奥运航班保障从8月酷暑到秋高气爽,老杨主要负责飞机定期检修和深层次排故,严格把握检查和放行标准,保证飞机恢复到航线运行时状态可靠。定检的特点就是检查规模和检查深度要大于航线放行工作,提前发现故障苗头并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定检的质量平稳可靠是对飞行最好的保证。
作为老北京,更作为载旗航空的一份子,老杨与每一个机务人一样,在自豪“双奥之城”的同时,时刻不忘保障人民航空安全的重大责任。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保障航班安全运行。
从新人到高级技术员再到基层管理人员,中青年技术骨干的他在2008年和2022年两次通过了奥运航班保障人员的严格选拔。本着党员冲锋在前带新人锻炼、责任心强,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优良的原则,杨志尧在动员部署会上誓师启程。因为,2022年的冬奥保障“不一般”。
回首十四年前,为了保障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首都机场T3航站楼及作为相关配套设施的A380机库在年初陆续启用。按照机场统一部署,要在夜间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国航航班由T2航站楼转至T3航站楼的拖机。老杨清楚地记得,当时为了转场工作的顺利进行,他配合着机坪管理部门,拖着飞机逐个机位地进出,测试新航站楼对于各个机型的承载能力,和机坪设备的可靠性。定检工作相关人员也开始转至新A380机库工作,全新的航站楼和新机库,也让他更加坚定,要不断扎实学习新机型新技术新能力来适应未来发展。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首都国际机场所有的涉奥国际航班要从在短时间内完成T3航站楼进港、机上消杀,再拖机至T2航站楼执行后续航班的工作,这给机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疫情防控风险。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在已有的“四指定,两集中”人员管理基础上,参与涉奥航班直接保障的人员还进行了更加独立的管控措施。相关人员保障工作全过程闭环运行,必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长时间远离家人,身着全套防护装备工作在高风险的环境中。为了严防病毒从这个“窗口”输入,所有航线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隔一天做一次核酸检测的要求,老杨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冬奥做出自己的贡献。
航空运输保障只是奥运会全流程保障中的一环,而飞机维修保障又只是环上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却是机务维修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机库、在航坪、在车间,登机、检查、排故,老杨每天忙碌着,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践行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他人口中成熟稳重的老杨作为基层直接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尽可能完美地做好保障工作?这份责任始终悬在他的心头。
十四年前的老杨工作在定检工作岗位上,要保障涉奥航班在执行航班任务前一天完成特检,保证飞机正式执行航班任务前能够时刻保持最佳适航状态。如今的老杨工作在最为一线的航线机坪之上,同时还是一名航线放行人员与基层管理者,他所考虑的不在仅仅是自己所维修的飞机状态,而是如何把控自己所负责的波音777机队的整体运行与维护保障情况。
虽然在维修保障与疫情防护上,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理,为一线生产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在面临各国代表团集中到京、大量国际航班需要专人消杀及后续维修保障工作的情况下,老杨带领的团队依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对此,老杨组织团队成员增强航后维护质量,应对冬季运行特点重点检查液压和舵面等跑冒滴漏高发地,增加航前准备时间,除了例行的航前检查以外,提前通电,暖机,提前检查客舱娱乐设施,应急设备,通讯设备等。同时对所执管的波音对777机队的各架飞机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在准备执行任务的主机以外,随时做好B计划,确保有可用的备机随时能用。在思想方面还积极向大家宣贯冬奥保障的重要性,要求党员亮身份、团员敢打拼,积极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用机务人自己的方式做奥运保障“背后的英雄”。
老杨有绝对的信心,通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本次冬奥航班保障任务。奥林匹克拼搏、坚韧的精神在Ameco华北航线中心机务维修领域不断体现和传承,老杨,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机务人的工作会一直继续,一直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我们,一起向未来!
本网站文字内容归中国航空报社 中国航空新闻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