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体会体育平台:清华天之骄子举家移民北美靠刷油漆悲惨过活44岁跳桥惨烈自尽

发布日期:2022-08-17 09:37:17 来源:华体会hth体育平台 作者:华体会hth体育app

  “我跟你们说,在我这炒菜的那个厨师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怎么样,厉害吧!”

  来这里吃饭的大都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者,所有人都知道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地位,所以并不相信老板的话。

  在蒋国兵的记忆里,这样的情景已经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看着围在自己面前的中国面孔,蒋国兵麻木地回答道:

  “我曾经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移民到加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来这里当厨师了……”

  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这位曾经的清华副教授蒋国兵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刻的蒋国兵,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因为他已经与西安外事学院的妻子卢彩蓉结婚了。

  妻子卢彩蓉也时常鞭策丈夫:“你可不要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还得努力加油,千万不要自满。”

  虽然夫妻二人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但如何在事业上更进一步,两人谁都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但蒋国兵看着身边的人都选择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回国的人都会受到重用,他也跟着动心了。

  首先从大环境来讲,中国许多领域的发展都还不成熟,国外则拥有更先进的经验,所以回到国内的留学生大都会受到重视。

  其次蒋国兵的专业是核物理,正是中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的领域,想要积累更多专业知识,出国留学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听到丈夫的话,卢彩蓉开心地回答:“行啊,这可是个好事,我支持你。你想去哪个国家呢?”

  就这样,在卢彩蓉的支持下,蒋国兵获得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留学名额,而且是由清华大学承担全额费用。

  可此时所有人都没想到,蒋国兵不仅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还将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深渊。

  初到美国时,蒋国兵确实记得此次留学的初衷,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没过多久,蒋国兵认识了一些中国留学生以及加入美籍的华人,并经常参加各种聚会,从此他的生活不再只有学习,还多了奢侈的享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许多美国上流社会的人沉迷于奢靡的高消费生活。

  恰巧,蒋国兵认识的美籍华人大都是成功人士,跟着他们蒋国兵也见识了不少世面。

  由于有清华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作为生活保障,蒋国兵将妻子卢彩蓉也带到了美国。

  “你看那些加入美国国籍的中国人,哪个都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要不咱们也加入美国国籍算了。”

  “这不太好吧,祖国培养了我,临走前我还答应学校要回国教书,加入美国国籍不合适吧。”

  但是这夫妻二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加入美国国籍的人都能过上奢侈的生活。

  只不过,那些过得不如意的人不好意思参加华人聚会,也没有时间和金钱出入高档消费场所。

  所以蒋国兵夫妇二人并没遇见过这些“贫穷”的华人,只是天真地以为所有来美的华人,都像自己身边接触到的成功人士那样。

  直到1999年,发生的李文和事件,使得美国政府对所有中国背景的高科技领域人才都产生了戒备和怀疑,进行了严格的筛查与管控,以防止美国的高科技技术被中国窃取。

  从那以后,美国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掌握更加小心谨慎,轻易不会让外国留学生接触到,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若是没有这次的事件,蒋国兵或许会在美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并成功加入美国国籍。

  美国不敢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不敢将蒋国兵留在美国,担心他有朝一日回到中国,建设自己的国家。

  2000年,蒋国兵获得了博士学位,他都没能获得留在美国的机会,他的那些华人“朋友”有的无能为力,有的不愿意帮助他。

  这时的蒋国兵,已经完全忘记了祖国对他的培养,更不愿意再去过以前的苦日子。

  当听说加拿大移民比较方便时,蒋国兵夫妻二人就赶紧托关系,办好了加拿大的移民证明。

  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只有卢彩蓉一人去了加拿大,蒋国兵临出发之前将移民证明亲手撕掉。

  那时的经济并不景气,农村的生活更加困难,所有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发愁,连小孩都要每天干活帮家里减轻负担。

  不过,蒋国兵并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每天就知道干活玩耍,而是在心里立下一个愿望:好好学习,改变家里的生活。

  等到上学后,蒋国兵依旧每天帮家里干活,其余时间一头扎入书中,从不用家人督促他学习。

  上中学后,由于学校离家太远,蒋国兵只能住在学校宿舍。由于不用帮家里干活了,蒋国兵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

  在他心中,自己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既没有家里支持,又没有逆天的运气,唯有读书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等到中国恢复高考那年,蒋国兵已经学完了所有文化课。但蒋国兵没有立刻参加考试,而是选择再复习一年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1979年,17岁的蒋国兵一举夺得了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以优异的成绩被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

  一个贫穷的小农村里,竟然出了一位省级高考状元,所有的村民都被震惊了,纷纷前往蒋国兵家道喜。

  在清华大学这个天才云集的学府里,蒋国兵的天赋算不上多好,所以他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临近毕业时,班里的同学都在争取仅有的两个保送研究生名额,蒋国兵毫无悬念地成为其中的“幸运儿”。

  从寒窗苦读到成为湖北状元,从研究生到副教授再到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这一路走来有多艰辛,只有蒋国兵自己知道。

  虽然这背后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但其中更包含着清华大学、包含着中国对他的栽培与支持。

  想起父母的嘱托、学校对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立下的回国誓言,蒋国兵内心突然充满愧疚,随即将加拿大的移民证明撕得稀碎。

  卢彩蓉不知道丈夫发什么疯,可此时的她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谁都无法阻挡她出国过上流生活的脚步。

  于是她对丈夫说道:“那你自己好好考虑吧,我不管你了,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

  就这样,卢彩蓉独自去了加拿大,蒋国兵依然在清华担任副教授,弥补内心的愧疚。

  听着妻子在加拿大的情况,蒋国兵的愧疚逐渐被羡慕、焦急所取代,最终他下定决心要追随妻子的脚步。

  到了加拿大后,他们夫妻二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个房子,打算在加拿大“大展拳脚”一番。

  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当地人的歧视以及没有收入的困顿。

  房子装修完毕后,蒋国兵将自己的清华副教授、普渡大学博士生等经历尽数写到简历之中,依次投给几家比较满意的公司。

  在蒋国兵和卢彩蓉看来,凭借中国和美国顶尖名校的学历,在加拿大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根本不成问题。

  没想到,投出去的简历却石沉大海,一直没有任何回应。蒋国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工作。

  在中国时,不论自己到哪里,亮出自己的求学经历后都能获得欢迎和赞赏,为什么到加拿大就变了个样呢?

  “我在这里找了很多份工作都被拒绝了,我想除了我的肤色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您能告诉我吗?”

  “您的学历确实很高,但核物理专业在我国并不受欢迎,我们加拿大人想好好发展经济,并不想造。”

  听到对方的回答,蒋国兵终于找到了自己被拒绝的最大原因,也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失魂落魄的蒋国兵回到家后,卢彩蓉赶紧问丈夫:“怎么样,今天找到工作了吗?”

  晚上躺在床上,蒋国兵不断回想着,自己从前在中国的生活,再一对比在加拿大的屡次碰壁和喋喋不休的妻子,蒋国兵有点后悔移民的决定了。

  没过多久,餐馆老板就知道了蒋国兵清华大学副教授的经历,也知道了蒋国兵为什么会沦落到当服务员的境地。

  “不会可以学呀,就算遇到中国人也不怕,国外毕竟不像国内,味道差不多就行了。”

  为了多赚一些钱,蒋国兵听从老板的建议成为一名厨师,每天与食材打交道,还要忍受烟熏火燎。

  在当厨师的日子里,蒋国兵经常被老板叫出去解释自己的身份,承受着无数好奇、怜悯、嘲笑的眼光,将蒋国兵的自尊心无数次扔在地上践踏。

  对于华人来讲,清华大学副教授基本上是自己接触不到的人,此时却能吃到他亲手炒的菜,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蒋国兵不敢随便辞职,在这里虽然时常要出来像猴子一样被来餐馆的人观看点评。

  直到有一天,蒋国兵的忍耐到了极限,正好卢彩蓉找到了一份工作,暂时不需要丈夫那么努力的打工,蒋国兵就顺势辞去了厨师的工作。

  之前的几十年生活中,丈夫只需要读书、科研就好,如今能够放下读书人的自尊心去做厨师,已经十分不易。

  为了让丈夫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再用体力来换取报酬,卢彩蓉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2002年,蒋国兵在妻子的支持下考入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并在四年后成功成为一名拥有双学位的博士。此时他已经40岁了。

  就在夫妻二人都以为好日子就要到来时,殊不知接下来的日子不仅没有好转,还将蒋国兵推入了自杀的深渊。

  原以为化学是加拿大的热门专业,像蒋国兵这样拥有三个国家学位的博士应该会大受欢迎。

  因为,此时的蒋国兵已经40多岁了,即便他的学历很高,可比他年轻的博士大有人在。

  年轻、有精力的高学历毕业生才是公司所需要的,而蒋国兵的性价比甚至远不及那些刚毕业的本科生。

  白白浪费四年时间攻读博士,在找工作时依旧没有多大用处。更重要的是,蒋国兵此时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这样一来,妻子卢彩蓉的工资根本不够一家四口人的花销,蒋国兵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

  做着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工作,忍受着化学物质带给身体的伤害,换取少得可怜的薪水。

  即便是这样,妻子卢彩蓉依旧不满意,尤其是当她找到一个会计工作后,对蒋国兵充满埋怨:

  “我都找到会计工作了,你是一个双博士学位的人才,怎么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每次听到妻子的指责,蒋国兵都沉默不语,内心由起初的愤怒、悔恨到最后的麻木。

  雪上加霜的是,博士后科研小组造成了任务,蒋国兵再没能加入任何科研项目,经济来源只剩下刷油漆。

  在这期间,蒋国兵经常能够在新闻上看到中国的巨大变化,也了解到许多老同学的现状。

  最令他接受不了的是,许多当初没有自己优秀的同学选择留在中国,如今也都功成名就,过上了一直以来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反观自己,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入清华大学,还在国家培养下获得美国高校博士学位,本应该在中国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如今却在加拿大当一名油漆工。

  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这样了吗?难道这辈子都无法从事科研了吗?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妻子会不会理解我?

  2007年7月14日早上,蒋国兵向往常一样准备去工作。临出门时蒋国兵对妻子说:

  妻子卢彩蓉看到丈夫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心慌,赶紧嘱咐道:“你好好照顾自己,不用担心家里,别累到了。”

  直到站到最高处,蒋国兵没有一丝留恋,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4岁。

  妻子的不理解、加拿大移民者的艰难生活环境、外人的冷嘲热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蒋国兵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蒋国兵自己被繁华的表象蒙住双眼,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像蒋国兵一样享受国家资源却留在国外的人才大有人在,他们的下场可能不像蒋国兵这么悲惨,却在最后大多都后悔自己没能留在中国。

  尤其是当如今的疫情席卷全球之时,所有移民国外的中国人都羡慕着祖国的防疫制度。